向“法”而行 向“益”而动—马鞍山律师唱响护企为民“进行曲”
▲2024年3月2日,市律师协会举办新《公司法》学习交流研讨会。
▲2024年8月6日,律师事务组织律师在雨山经开区和雨山区司法局主办的第三期“企呼我应·雨企畅聊圆桌会”工伤保险专场活动中宣讲《工伤保险条例》。
▲2024年8月28日,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联合举办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暨新《公司法》专题讲座。
▲2024年6月28日,雨山区在佳山司法所举办法律大管家服务协议签订仪式。
▲2024年7月31日,律师事务所组织律师深入姥桥镇菱湖村开展皖美乡村法治行——百名律师进百村行动。
▲2024年3月26日,市妇联、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百名女律师进百村——“双百”结对活动启动仪式。
本报通讯员 汤庆胜 丁贤梅 记者 李小平
近年来,马鞍山市司法局发挥职能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规范拓展、“严管厚爱”,努力引导好、管理好、服务好律师队伍,积极为广大律师搭建交流平台、创造履职舞台,凝聚广大律师智慧和力量,全市律师行业在服务企业和融入基层治理中双向驱动、双向奔赴,共同唱响护企为民“进行曲”。
“法”为底气 在护企中争创“新作为”
——摸排+研判,多渠道汇集法治需求。深入摸排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特别针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等面临的法治领域痛点、难点等问题,编制服务企业名录,梳理法律风险,全面了解企业在法律服务方面的所需所求;以品牌“青年企业家与青年律师面对面活动”为契机,搭建交流互鉴平台,广泛收集青年企业家法治期许;律师事务所结合本所企业法律顾问资源、各级领导走访企业交办问题资源,多头掌握企业法治需求规律。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收集的反映强烈、关注度高的法律实务问题,引导律师主动应对,促进供需匹配,推动由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搭建律所对接企业法律服务平台,引导公司律师参与企业合规管理,在服务保障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律师行业新作为。
——集训+选培,多载体打造优质队伍。通过举办《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等活动,丰富理论知识和实务资讯储备,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奠定基础。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联合举办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暨新《公司法》专题讲座;举办新《公司法》学习交流研讨会,分享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共同探讨新《公司法》下的法律实务问题。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大力打造同心互联模式。如与南京律师行业互邀专长律师分别作“深耕”“融合”为主题依法治企专项辅导讲座,并分别组队参加双方的相关培训。
动员党员律师、青年律师积极参与团队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能力强、口碑好的要求,在原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团基础上,筛选70名律师组建“省重点项目”法律服务团,下设若干工作组,以律师事务所为单位,分别对接服务具体的“省重点项目”,根据省重点项目单位需要,选派律师进驻项目单位“驻点坐诊”,或以“流动巡诊”“线上接诊”等模式,定向分析研判企业法务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及时提供针对性、规范性整改意见和建议。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律师值班服务岗,提供现场法律服务。依托法网、服务热线、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实施企业出题、政府领题、律师答题“三题”全链条协作。编制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名录供企业自主选用。按属地原则,落实市县两级法律服务团服务企业全覆盖。同时,引导、支持相关企业通过设立法务部门、配备法务人员、外聘法律顾问等方式加强法务团队建设。
——日常+特约,多点位优化法治供给。高频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万所联万会”“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等主题活动,及时公开活动安排、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精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各类问题。聚焦企业合规风险易发多发领域和重点难点环节,针对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指导、帮助企业规范合同管理、人才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工作流程,全面提升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
组织律师、法律顾问深入企业一线,通过“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难题。组织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广泛开展“送法进园区、进商会、进企业”系列行动,举办企业合规管理公益培训,通过法律知识讲座、以案释法析理、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精准实施法律政策宣讲。如在雨山区第三期“企呼我应·雨企畅聊圆桌会”工伤保险专场活动中,组织律师为园区企业宣讲《工伤保险条例》中涉及的工伤认定范围、认定程序、工伤保险待遇、工伤预防;在博望高新园辖区内向全体规模以上企业宣讲《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在花山区团委及青年企业家联谊会上解读新《公司法》;另有多家律师事务所分别奔赴相关企业利用法学专长倾囊相授。
2024年以来,编制重点服务企业名录26家,组织开展法治宣讲活动410余场次,实地走访企业317家,收集企业法律需求144条,匹配供需43对,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4份,梳理法律风险点493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597条,解决法律问题45件。
“益”为底色 在为民中争当“好律师”
——创意开展“党员律师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活动。搭建党员律师志愿服务基层平台,明确每名党员律师根据社区(村)实际需要到社区(村)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每年参加社区(村)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服务时长累计不少于6小时。定期开展以案释法、以身边事说法等普法活动。及时配合处置村(社区)群体性敏感性事件,有效引导村民通过正常渠道解决矛盾纠纷。
活动中建立“三制”,即建立党委成员带头示范机制,市律师行业党委成员带头到居住社区(村)或律所所在社区报到参与服务;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各律所党支部加强与社区(村)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党员律师在社区(村)志愿服务表现;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综合党员律师志愿服务时长、次数、成效和群众反映等情况,采取适当方式“晒账单”,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律师优先作为评先评优的推荐对象。
活动中当好“五员”。即,政策宣传员,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解读宣讲惠民利民措施;法治宣讲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以案释法,宣讲与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咨询解答员,设咨询台(点),为社区(村)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矛盾调解员,参与调处社区(村)内或相关的居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事务协调员,鼓励参选社区(村)议事代表、小区业委会成员等,主动参与社区(村)议事协商。通过党员律师的带动,引导全市律师做精做强法律服务,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延伸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推动实现550村(居)100%配备法律顾问,落实《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指南》,激发村(居)法律顾问作用深度发挥。在花山区推行“组团+点单”式服务,专门组建村(居)法律顾问团,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由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为需要法律服务的村(居)对接法律顾问。在雨山区推行“村居管家+家庭律师”式服务,结合“村居大管家”服务平台,为辖区村居选聘1名律师,将村(居)法律顾问纳入到村(居)服务网格,快速解决群众法律问题。同时,推行“家庭律师”签约服务活动,组织村(居)法律顾问与困难家庭签订《雨山区家庭律师签约服务协议书》,提供法律咨询、家庭法律事务建议、法律文书审查等10项免费法律服务。在和县整合村(居)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组成“智囊团”,形成以村(居)法律顾问为核心,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辅助“1+X”法律服务模式。
实施传、帮、带,推动优秀法律人才担任村(居)法律顾问与村镇结对,推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全市共配备283名村(居)法律顾问,结对1895对,实现乡镇、行政村结对全覆盖。将指导、培训“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工作纳入村(居)法律顾问职责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结对专场培训班182场。村(居)法律顾问联合“法律明白人”参与矛盾纠纷化解168次,参与接访、合同协商、法律咨询等法律活动229次。
——针对开展百名女律师进百村——“双百”结对活动。针对偏远地区乡村女性法治意识较薄弱等现状,搭建女律师结对村公益服务平台,组织100名女律师结对100个行政村,签订结对协议,适时开展结对活动,为结对村提供包括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免费法律服务,帮助村干部与村民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解决村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以此为依托,深化“皖美乡村法治行”主题活动,按“群众所需”原则,推动法治供给与法治需求精准匹配。组织“皖美法律服务团”成员与困难家庭签订《家庭律师签约服务协议书》,为结对村经济困难家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家庭法律事务建议、法律文书审查等10项免费法律服务。
2024年以来,广大女律师纷纷奔赴含山县毛滩村和双前村等结对村,打破“大水漫灌”模式,开展“你问我答”面对面“促膝座谈”。各种互动交流模式,让法治供给活动生动有趣,气氛活跃,深受村民喜爱。截至目前,全市女律师共赴乡村提供法律服务78次,受理法律咨询135件,开展法治宣传65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2件。
来源:安徽法治报
编辑:刘 中
审定:贾明桂
看完记得点个“赞”“
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