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5周年,为打造安徽律师行业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引导广大律师律师自觉做热爱国家、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者,6月12日上午,“厚植家国情怀 彰显时代担当”安徽省律师演讲比赛在合肥举办。20位青年律师通过讲述身边人和身边事,生动演绎家国情怀,致敬法治力量。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4名。
“安徽律协”微信公众号将对获奖作品进行展播,带领大家一起回望比赛的那些精彩瞬间。
本期作品获得“厚植家国情怀 彰显时代担当”安徽省律师演讲比赛一等奖。
姓名:刘瑞雨
单位:北京观韬中茂(合肥)律师事务所
选送单位:合肥市律师协会
值此青律 不忘初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
我是刘瑞雨,目前是北京观韬中茂(合肥)律师事务所的一名青年律师,一名共产党员。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彼时的我还是一名坐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留学生。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并指出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身处异乡读研,学习着他国的法律,耳机里萦绕着新闻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涉外法治”的相关报道,当时的我还不清楚法治工作实践起来是怎样的,只是那一刻,似一颗火苗在心中点燃,我想,“我应该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一定要为祖国做些什么”。
跨越万里的飞机承载着思念、梦想、信仰。毕业后,我回到合肥从事律师行业。整日埋在案卷中,学习、写材料、开庭,心中关于法治的概念逐渐具象化,我也跟随着党和国家以及自身理想的召唤,逐步成为了一名涉外律师,但是此前我从未想过这条路上承担的责任会这么重。去年,我代理了一起南非夫妇的劳动仲裁,他们是我本科时期的好友,疫情前一直就职于合肥的一家培训学校。2020年春节假期,他们返回家乡探亲,却不曾想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再次能够返回中国已经是2023年。滞留家乡期间,虽然听从学校的安排,进行了大半年的线上教学后,他们还是收到了学校发来的一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而线上教学期间学校拖欠的工资也再没有支付过。去年,终于得以回到国内的他们找到了我,完全不懂中国的法律的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经济赔偿金、补偿金,他们的诉求只有一个,就是要回被拖欠的工资。但是,三年的时间,仲裁时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我需要他们持续向学校讨薪的证据来延续仲裁时效,而这些基本都是电子邮件或是微信记录。收集完大量的邮件及微信后,还需要筛选、翻译,他们的经济能力已无法支撑专业的翻译服务,我自然也就兼任起了翻译的工作。为赶在仲裁时效截止前提交材料,我只得白天做律师,晚上做翻译,终于是迎来了开庭那天。那天,夫妻二人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来到仲裁委,对于他们,这是人生中第一次走上庭审,而对于我,即将面临的是庭审现场的中英互译。说实在的,这场庭审两个小时,我的语言系统已经濒临混乱,甚至仲裁员问我“你方举证结束了吧?”我说“YES,YES”。
案件最终以两次开庭后调解结案,夫妻俩如愿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他们告诉我,仲裁员的细致耐心、双方律师的专业礼貌,让他们觉得中国的法律、法治让身处异乡的他们获得了莫大的安全感。听闻此番话,我感到无比自豪,也感到如释重负。著名律师张思之老前辈曾经说过,律师应具有“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四者统一于科学的使命和职业良心与社会主义之中”。我想,涉外律师的重任,不仅重在案件、语言的难度,更在于维护我国企业和公民之权益的同时,向外国友人彰显我国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和营商环境的优越性。今天的合肥,是创新的合肥,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是推动合肥营商环境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发展需求。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从制定实施《外商投资法》《反外国制裁法》,到去年通过的《对外关系法》《外国国家豁免法》,再到《民事诉讼法》涉外编的修订,我们党和国家不断加强涉外法律制度建设,对推动涉外法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百年前,中华青年不辱救国使命,百年后,新时代青年律师,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奋斗终生。我相信,作为青年律师的我们,无论是在哪个领域耕耘,只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则真理可明,功业可就!
看完记得点个“赞”“
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