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5周年,为打造安徽律师行业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引导广大律师律师自觉做热爱国家、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者,6月12日上午,“厚植家国情怀 彰显时代担当”安徽省律师演讲比赛在合肥举办。20位青年律师通过讲述身边人和身边事,生动演绎家国情怀,致敬法治力量。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4名。
“安徽律协”微信公众号将对获奖作品进行展播,带领大家一起回望比赛的那些精彩瞬间。
本期作品获得“厚植家国情怀 彰显时代担当”安徽省律师演讲比赛三等奖。
姓名:何珍
单位:安徽方振律师事务所
选送单位:芜湖市律师协会
人民律师为人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5周年。
回顾过往,岁月的脚步总是匆匆,历史上,有这么一批崇高的“红色律师”,他们出身不同、性格各异,但却都一样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他们拥护党的政治主张,投身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和斗争,他们以法庭为阵地,以法律为武器,日夜奋战在抗日救亡的一线,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有民国“头号”律师之称的曹汝霖;有为建党作出积极贡献的董必武、刘伯垂、张国恩律师;还有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沈钧儒,他凭借律师的合法身份,努力地营救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志士,周恩来盛赞他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
45年来,安徽律师走过了一条改革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他们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用执着捍卫公平与正义,其中有一位老人,叫万寿椿,他在安徽省司法厅召开的全省第一次律师工作会议上发言道:“我们,是人民的律师,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我们承受这一光荣称号的同时,也一定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所交与的任务,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律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律师事业艰难起步,为了恢复法律顾问处,为了重建律师制度,50多岁的万寿椿律师临危受命,尽管前途未知,他却做好了为法治事业奔波和呐喊的准备。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地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他坚信,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八十年代,已达退休年龄的万寿椿律师依旧坚守在岗位,当时万律师受委托为一名一审判处死刑的小青年做辩护,为了让这青年可以不判死刑,万老每晚挑灯奋战,最终让这位小青年改判了无期徒刑。青年家属高兴的跟万律师说“我每天都通过我家的窗户远远地望着你家窗户的灯光,你的灯光熄灭了,我才罢休,直到今天改判无期”。
这是一个律师的案头灯,也是正义的希望之灯,更是我们前行的引路灯,就因为有这样一位老人,为我们指明着前行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作为青年律师,要时刻铭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传承党与先辈们的精神。
我从2015年开始在芜湖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开始从事调解工作,自此每天早出晚归,为了让每一位农民工可以有钱回家过年,我已经9年没有回广东过年了,每年腊月开始,奶奶就开始打电话问“妹哩,吾么个时候转(孙女,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每次都只能匆匆敷衍道“马上马上,让老板把这批农民工工资发完我就回去”,挂完电话,我自顾自忙碌,奶奶却已经不在了。
我从去年开始,我兼顾了芜湖市信访局调解员工作,协助化解“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
我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市政协委员,积极履职撰写提案,撰写的《关于设置看守所视频会见室的建议》,解决了律师朋友们在疫情期间会见难的问题;撰写的《关于推进法治“法治进校园,有效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被列为2023年度市重点提案予以落实。自己几乎每周都会去书房开展公益普法,弘扬传统文化,用名著里的故事为案例,让市民朋友知法、守法、懂法。
我还设立了一个公益书屋,收集了一千余本书籍供社会大众免费借阅,并每月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前来开展公益讲座,也就是在上周,搭建了一个公益小微企业互助平台,学习、赋能,助力优化芜湖营商环境。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为什么不能像普通律师那样办案赚钱,尽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苦口婆心地调解换来的却是双方的冷漠与不理解,接访的时候也常会莫名的被来访人员谩骂、恐吓,还有,就没见过哪个律师像你这样,一有空就拉个小车大街小巷去收书的,做的都是公益免费的,值得么?
任何时候,我都会肯定地答道:“值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律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光荣称号,作为一名律师,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用万老日记里一句话说“我,燃烧着激情,也燃烧着自己的血肉之躯,图什么?其实什么都不图,只为力争当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律师。”
看完记得点个“赞”“
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