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新入职青年律师的政治引领和教育培养工作至关重要。2024年8月,司法部启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广大律师积极响应号召投身西部锻炼行动。来自安徽省的12名青年律师深入到贵州、广西、宁夏等三地基层单位,开展西部锻炼和对口帮扶。
本期故事的主角是黄祺炜——来自安徽双睿律师事务所的一名青年律师,在“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中被安排到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锻炼学习。
2024年8月的一个清晨,当合肥的蝉鸣还未散尽,我背着行囊踏上西行的列车。为积极响应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的号召,我与千里之外的贵州万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挂职,而是一场青春与法治的“双向奔赴”——我带着专业奔赴基层,基层回赠我成长的答卷。
抵达万山的那个盛夏,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苔的气息。没有想象中的鲜花簇拥,迎接我的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当地方言如同加密代码,溽暑天气让我这个北方小伙水土不服,更棘手的是——申遗工作迫在眉睫,而养殖场搬迁的法律困局正等着我破局。
我没有犹豫和退缩,放下行李的第三天,就跟着社区干部走街串巷,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方言词汇:“嬢嬢”是阿姨,“搞哪样”是问“做什么”。我认为法律人首先要学会倾听,而倾听的前提,是让群众听得懂你。靠着这份努力,让当地居民们很快记住了我这个带着安徽口音却努力学说贵州话的年轻律师。
经过这一年的西部锻炼,我深刻认识到:
一是青年党员律师应以党性铸魂,在基层法治实践中淬炼党性。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我始终牢记“党旗所指即是方向”。来到贵州后,我有幸参观了贵州的多个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对红色教育基地的实地参观,对曾经只在书本上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地体会和感悟。在基层法治实践中,我先后参与普法宣传活动5次,在司法所为各类居民提供法律咨询100多人次。无论是社区广场的普法宣讲,还是拆迁现场的普法宣传,我都努力让“党旗红”与“法治蓝”在基层治理中同频共振,让党性在基层法治实践中得到淬炼。
二是青年律师应以专业立身,用行动诠释青年律师的使命担当。近一年的实践锻炼,我始终坚持以专业为依托。2025年2月的万山镇党委会上,党委书记的一番话让我深感责任在肩:“万山镇前贵州汞矿地区申遗是我们当下重点工作任务,根据申遗需要,万山镇贵州汞矿公租房中的养殖场必须进行无偿收回。”面对堆积如山的历史文件和情绪激动的养殖户,我一头扎进档案室,从泛黄的破产清算报告到2008年的公租房借用协议,终于理清了法律脉络。原来,自贵州汞矿公司破产清算后,原贵州汞矿职工房就由万山区人民政府回收接管变更为公租房,2008年万山区人民政府为促进当地居民自主创业经营、劳动致富,将该区域公租房无偿借由当地居民使用,为当地居民生产养殖提供房屋保障。2024年,万山区人民政府将原贵州汞矿公租房的所有权、处置权、管理权划拨至万山镇政府,万山镇政府是该片公租房的合法所有权人,万山镇政府现在收回该区域公租房合理合法。
我带着法律意见书走进搬迁推进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有关规定,明确政府是所有权人,但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直接收回——首先应当张贴公告、送达收回房屋文书给占用居民告知回收事项并给予养殖场合理搬离时间,再上门进行普法宣传,主动与居民协商搬离事宜,尽协商手段之后,如还不能完成房屋收回工作,必要情况下可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养殖户们认可政府产权,却担心多年来投入的修缮费“打水漂”。我运用法律知识,详细向占用房屋的居民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和侵权责任编的相关法条,告诉他们当初政府是无偿借用房屋支持生产,并未收取房屋租赁和使用费用,在十多年的生产经营中,政府也多次帮助他们申请政策扶持和补贴,他们多年来对房屋修缮投入的费用属于“为生产经营需要”的必要投入,政府从法律上不需要承担这笔费用的支出和补偿。在春风化雨的沟通中,三户居民最终与政府达成共识并签署搬离协议。万山镇政府关于“原贵州汞矿片区养殖场收回”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万山镇政府和三户居民均对结果表示满意。
三是青年律师应以民本立业,努力践行“人民至上”服务理念。在万山镇司法所工作期间,我接待了前来进行法律咨询的群众百余人,在工作中,我更加认识到基层法治不仅要“输血式”普法,更要教会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为了推进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我在为万山镇辖区内“法律明白人”培训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用赡养纠纷、遗产继承等身边案例,把法律条文变成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让参与培训的“法律明白人”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从写字楼到田间地头,从法律文书到家长里短,我终于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正精神内涵,是蹲下来倾听的姿势,是把专业揉进烟火的诚意。
本人在司法所锻炼期间,积极参与政府法治建设、法律咨询、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宣传培训、人民调解等工作。截至2025年8月,接待群众200余人,提供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权益、交通事故及校园侵权等法律咨询100余次,涉及金额约100余万元;配合社区参与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信访矛盾纠纷10余次;参与6名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社区走访工作,协助管理安置帮教人员70名,走访安置帮教人员10余次,对万山镇所有刑满释放安置帮教人员做到了全走访,向社矫人员普及法律知识并带领社矫人员参加公益活动10余次;开展法治宣讲5场,受益人数约500人,参与调解案件26起;参与万山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专班,负责为拟订万山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提供法律建议,对接区直相关部门,通过“三上三下”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后按程序送审;参与万山镇申遗工作,劝导万山镇申遗区养殖场进行搬迁,并对申遗区域公租房养殖场无偿收回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及诉讼流程支持;参与万山镇政府党委会,为万山镇政府日常行政工作开展提供相关法律建议50余次;协助万山区司法局对服刑人员假释进行社区评估5次;协助监狱核查刑满释放人员户籍信息10余次,并配合监狱、公安、司法局衔接刑满释放人员5人;帮助服刑人员家属向服刑人员所在监狱提交视频会见申请,利用所内远程会见设备,安排服刑人员家属开展远程视频会见10余次;参与万山镇政府开展的万山镇辖区废弃矿洞盗挖盗采治理工作,对废弃矿洞矿坑进行定期巡视巡查,并在参与主要入矿口值班值守工作;参与万山镇防汛防灾工作,接受应急指挥中心防汛调度,联合社区对万山镇辖区地质灾害点进行灾害排查;参与贵州省司法厅、贵州省律师协会及铜仁市司法局、铜仁市律师协会组织的培训、交流活动4次,在活动中分享交流自身在万山镇司法所工作锻炼期间的收获、心得,并就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难点与其他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讨论。
从江淮到黔东,我放弃家乡写字楼里的星辰大海,放弃家门口梧桐树下的四季三餐,放弃触手可及的现世安稳。但是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奉献给这片需要法治的热土,让“西部锻炼”四个字不再是新闻里的标语,而是无数个青春组成的壮丽诗篇。
策划:省律协宣传联络部
作者:黄祺炜
编辑:顾雪寅
校对:纪永德、潘璐璐
审核:贾明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