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7月21日(周一)上午10:00
地点:省行政中心
主持人章蓉生(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我们邀请到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陶宗华先生,请他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陶宗华先生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陶宗华(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大家上午好!上半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57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9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9938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4491亿元,增长5.3%。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再获丰收。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夏粮播种面积4332.6万亩,比上年增加17.5万亩;夏粮总产量352.4亿斤、居全国第3位,增产0.5亿斤,增长0.15%。油菜籽产量 114万吨,增长2.8%。猪牛羊禽肉产量223.5万吨,增长3.2%,其中猪肉产量134.3万吨,增长4.5%;牛奶产量增长20.1%。水产品产量139.4万吨,增长4.8%。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435.4万头,增长8.3%;上半年,生猪出栏1619万头,增长3.2%。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3%,制造业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1%;股份制企业增长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7%;私营企业增长6.7%。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8%,汽车制造业增长19.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0.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6%,贡献率为40.2%。主要工业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3%,集成电路增长9.9%,工业机器人增长93.3%。
3.服务业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13.1%、5.6%、6.4%。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8.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6.5%,科技服务业增长14.9%。
4.市场消费平稳增长,以旧换新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51亿元,同比增长5.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263.7亿元,增长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87.3亿元,增长5.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0317.2亿元,增长5.6%;餐饮收入1733.8亿元,增长5.2%。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12.8%。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3%、家具类增长12.8%、计算机类增长151.3%、智能手机增长99.3%。全省网上零售额2412.7亿元,增长10.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013.7亿元,增长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7%。
5.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持平,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1.2%,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55.9%和94.8%。分领域看,“两重”建设项目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0.8%、铁路运输业增长19.7%、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8%、销售额下降14.8%。
6.外贸规模持续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上升。上半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4585.4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出口3098.5亿元,增长15.4%;进口1486.9亿元,增长14.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1.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18.5%,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71.9%,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电动汽车“新三样”产品出口371.3亿元,增长67.8%。
7.金融存贷款稳定增加,企业贷款较快增长。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万亿元,增长8.8%,余额比年初增加590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长12.7%。人民币贷款余额9.2万亿元,增长9.4%,余额比年初增加589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增长12.2%;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4.2%。
8.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衣着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7%,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7.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上涨2.2%,水产品价格上涨1.6%,猪肉价格上涨0.8%,粮食价格同比持平,鲜菜价格下降8.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8%。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5%。
9.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同比增加。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9.1%,超序时进度9.1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1元,同比名义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0元,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6元,名义增长5.9%,实际增长5.5%。
总的看,上半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全省经济延续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向新向好因素累积增多。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依然偏弱,实体经济依然困难,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仍需加力。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干字当头、创先争优,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不动摇,深入开展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加快找准查实并补齐短板弱项,以奋力往前赶的姿态,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章蓉生:谢谢陶局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国际商报记者:请问如何看待安徽上半年经济形势?
陶宗华: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动系列稳就业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省经济顶压前行,总体延续向新向优向好的稳定发展态势,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一是稳的基础不断夯实。主要指标平稳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速好于年度预期目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从生产端看,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4%,连续18个月保持在8%以上。科研技术、软件信息技术、租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从需求端看,以旧换新政策与消费券发放协同发力,消费新场景不断丰富,新动能不断壮大,5、6月份限上消费边际改善;“两重”项目建设加快,前期发放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持续转化为实物量,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非美市场开拓成效显著,进出口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是进的动能加速积聚。产业发展向新向绿,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6%,连续4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规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4%,其中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17.4%;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3.3%、21.5%。新能源产业增势良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提升。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3%,配套产品充电桩产量增长1.2倍、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10%;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电力装机的52.9%、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
三是好的保障更加有力。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序时进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消费价格温和上涨0.2%。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同比缩小。民生领域支出不断增加,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财政支出合计增长12.4%。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较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21.7%。
总的来看,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持续向好的基础仍需加固。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发展信心,用足用好政策,积极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奋力“三个往前赶”。
安徽经济报记者:今年以来,安徽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通过扩需求、优供给、补短板协同发力,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从上半年数据看,全省消费市场整体运行情况如何?主要呈现出哪些特点?
陶宗华:谢谢您的提问。今年我省把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推动消费市场量质齐升。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一是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上半年全省以旧换新累计补贴80亿元、发放消费券6.2亿元,带动相关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1.2%,家电、计算机类、智能手机均增长超过20%。5月末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至49.1%,绿色智能消费成为新增长极。
二是线上消费扩容升级。全省超千家企业参与“进电商平台”行动,京东、阿里等平台新增入驻企业超400家,开展线上销售的限额以上企业新增553家,带动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10.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6%,数字化转型成效持续显现。
三是实体业态不断丰富。全省引进山姆合肥、泡泡玛特等各类首店637家。上半年,仓储会员店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零售额增速保持在30%以上,开展即时零售较多的便利店零售额增长8.9%,传统超市积极创新转型,零售额增长5.9%,增速比一季度均有所加快。
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全省消费市场发展态势向好。同时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支撑消费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下半年全省消费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
安徽日报记者:今年安徽省夏粮再获丰收,请介绍一下夏粮总产量实现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陶宗华: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四良两优”多点发力,积极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省夏粮实现稳产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徽贡献,同时也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良好基础。2025年,我省夏粮总产达352.4亿斤,较上年增产0.5亿斤。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单产的相对稳定。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一是夏粮播种面积增加。2025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4332.6万亩,比上年增加17.5万亩,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各地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挖掘丘陵山区冬闲田种植潜力,通过稳定种粮补贴、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等,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全省夏粮播种面积连续5年增长。此外,秋冬播期间,皖北冬小麦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冬小麦基本实现适期播种。
二是夏粮单产持平略减。2025年全省夏粮亩产406.7公斤,比上年减少1.03公斤,下降0.25%。整体看,今年夏粮生产期间,除旱情外,病虫害等其他灾情明显偏轻。从小麦生长期看,去年冬季至今年早春,各地降水量偏少且缺乏降雪气候,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小麦缺水、叶黄等轻度受旱现象。2月下旬,我省大范围中强降水有效缓解了早春旱情,补足了土壤墒情,促进苗情转化向好,全省小麦整体长势较上年同期持平略好。4月,全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对小麦拔节抽穗造成不利影响,但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力抗旱浇麦,大部分农田实现有效灌溉,有效减轻了旱情影响。5月上旬,全省普降中到大雨,各地旱情解除。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天气总体以晴好为主,早晚温差大,有利于小麦灌浆结实。夏收期间,全省天气以晴为主,未出现“干热风”、“烂场雨”、大面积倒伏等灾害,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此外,我省大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落实小麦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各地强化统防统治,也有利于小麦单产和品质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秋粮生产的跟踪监测,切实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来源:安徽发布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